打开APP
小贴士
2步打开 媒体云APP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行路· 暖

2019-05-09 14:08

(赤壁市蒲圻四小  马珍元)      

夜阑珊,周遭静寂,唯一方荧屏,暖暖相伴。再次打开江老师发给我的图片,细细审视“《且行且唱,语文教学路漫漫》,作者车埠镇小学马珍元”。直到此刻。我仍不敢相信,我的文章在《教师报》上发表了。雀跃的心情经过一天的沉淀早已平静,此刻,于灯下静坐,回味江老师勉励的话语:“马老师,你所有的坚守终会迎来花开的一天。”思绪如飞絮般飘洒开来,那些日渐模糊的记忆徐徐展开。

和江清秀老师相识在三月——最美的春光里。3月1日,教研室众位老师来我校听课调研,江老师走进我们教室,听我的语文课《泉水》。课后江老师详细点评了另一位青年教师的课,因时间关系对我的课只略作评点,但离开前,江老师热情邀请我参加她组建的“赤壁小语四至六年级研修班”,虽然我目前教的是二年级。

第二天,我和江老师成了微信好友,她有个很美的名字“神仙姐姐”,让我意外的是:她把我的那堂课记录下来,予以高度评价,甚至连我领着孩子们做课间操的瞬间都被她捕捉到了。她用真挚的语言赞美我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,又从专业的角度肯定我对教材的解读与重组、对课堂教学的掌控,称赞我“用心教书”。生活的沧桑早就抹去我的多愁善感,但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,在那个料峭的春日里,我感到心头暖融融的。我回了段文字给她“我不是个聪慧的人,也不够勤勉,大多数时候都是领导怎样要求,我就怎样做。但我心中始终坚守一个信念:语文老师肩负着传承文化,奠基语文素养的重任。如果连这份坚守都被抛弃,我对不起教师这一称号,更对不起孩子们。所以我主动申请上昨天的教研课,我怕没人督促我,我会懈怠,失去心中的坚守。”江老师将我这段话附在她的文末,将标题由《用心教书》改为《愿我有双慧眼》,一同发在她的公众号里。后来,江老师告诉我,很多家长和老师看了那篇文章,被我感动得哭了。我只是做了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做的,有何感人之处?回想之前的心路历程,我也曾犹豫徘徊。

三年前回到车埠镇小,这所陈旧甚至有些破败的乡村学校,心情晦涩莫名。总是不自禁地和海滨小城那所环境优美、人文荟萃的学校进行比较。在那里,我从一个懵懂、青涩的教师逐渐成长,校园内的一花一草都见证着我十年的付出与收获。临别前领导和家长们的殷殷挽留,同事们的依依不舍,让我心怀愧疚,夜不能寐。重新踏上乡村教育的讲台,面对教育资源的贫瘠、教学设施的落后、老师们的教育陋习,还有家长们的粗鲁无礼,失落日益发酵。走抑或留?不惑之年的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。好友劝我:大家怎么备课上课,你也怎样做。工作尽责就行,你该把重心放在你家即将高考的孩子和多病的老人身上。这无疑是最合适的生存法则,可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质问:你真的尽责了吗?难道因为同事们异样的眼光、家长们不理解的抱怨,你就要放弃你身为语文老师的坚守吗?你打算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吗?不,我当然不能这样做。虽然我没有能力去改变乡村教育环境,但我可以坚持做好我自己。于是,有了我和江老师春日里美好的相遇。

两周后,研修班的第一次集体备课,是用一篇课例解读吕映教授的《阅读教学多元指向》。在教研室的小会议室里,江老师带着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语文老师,还封我做了“学习委员”。兴奋之余,我有些忐忑:没想到我还能混个班干部当当,我可不能给江老师丢脸哦。活动后,江老师将我的发言高逐字逐句进行了修改,然后发在我们研修班的公众号上,号召所有学员进行学习。

接下来,江老师带领我去武汉听课学习,并让我策划组织一次“民间文学进课堂”的研讨沙龙。于我而言,这是个史无前例的重任,是江老师无条件的信任,让我鼓起勇气接过这个重担。接下来,我们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,我们一起讨论:选取哪些话题、活动流程怎样安排、前期还要哪些准备……江老师无论多忙总是第一时间回复我无穷尽的问题,在我泄气时鼓励我,我们常常聊到半夜。

我们的沙龙圆满完成。江老师又通知我:“《教师报》正在就《民间文学大课堂》这本书征读后感,你熟读这本书,又组织了沙龙活动,去试试。一定行!”于是,我的文字平生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上了。

收回纷杂的思绪,窗外明月依旧,星辉点点,夜给了我暖暖的回忆和诗意的感慨:人生,是一场盛大的遇见。伯牙遇子期,奏响千古绝唱;我遇江老师,得良师益友。

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中,不用孤独地吟唱“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”。行路,暖。